心脏病患者出现上不来气可能由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吸氧治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1.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淤血和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伴随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需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强心药如地高辛。
2. 心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引发胸闷气促。常伴有心前区压榨感、出汗。可使用硝酸酯类如单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
3. 心律失常心跳过快或过慢影响心脏输出量,导致组织缺氧。可能出现心悸、头晕。需根据类型选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严重者需安装起搏器。
4. 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增加加重右心负荷,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可能伴有咯血、乏力。治疗采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波生坦、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
心脏病患者应低盐饮食、控制饮水量,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片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