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出现水泡可能由操作不当、皮肤敏感、温度过高、体质因素等原因引起,轻微水泡可自行处理,严重者需就医。
1、操作不当艾灸时距离过近或时间过长导致局部过热,引发表皮损伤。处理时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摩擦,可外用湿润烧伤膏。
2、皮肤敏感部分人群皮肤屏障较薄,对热刺激反应明显。建议家长选择温和灸法,灸前涂抹凡士林保护皮肤。
3、温度过高艾条燃烧温度超过皮肤耐受阈值,造成二度烫伤。表现为红肿疼痛伴水泡,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
4、体质因素湿热体质者更易出现灸后水泡,多伴有局部瘙痒。中医辨证后可配合黄连解毒汤等内服药物调理。
出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水泡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就诊,日常艾灸需控制灸量,灸后24小时内避免接触生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