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疼痛不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与肌肉劳损、腰肌筋膜炎、骨质疏松、泌尿系统疾病或妇科疾病等因素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伴随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腰部疼痛是常见症状,多数由非疾病因素引起。长期保持不良姿势、久坐或过度负重可能导致腰肌劳损,表现为腰部酸胀感,活动后加重。寒冷刺激或潮湿环境易诱发腰肌筋膜炎,疼痛范围较广且伴有局部压痛。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人,腰部疼痛呈持续性,轻微外力可能引发骨折。泌尿系统结石或感染可能引起腰部疼痛,常伴随排尿异常或发热。女性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也可能表现为腰部疼痛,多与月经周期相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部疼痛具有典型特征。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时,疼痛可沿坐骨神经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或小腿,咳嗽或打喷嚏时加重。患者可能出现患侧下肢麻木、无力或反射减弱,严重时影响行走。长时间站立、弯腰或负重会诱发症状,平卧休息后缓解。确诊需通过腰椎磁共振或CT检查明确突出部位和程度,肌电图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损伤情况。
出现腰部疼痛应避免自行诊断,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建议每30分钟起身活动。睡眠选择硬板床,侧卧时双腿间可夹枕头减轻腰椎压力。急性期疼痛可局部热敷或冷敷,但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适度进行游泳、小燕飞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腰背肌力量,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饮食中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和深海鱼,有助于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