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脸部皮疹通常表现为红色斑丘疹、皮肤干燥脱屑、疱疹样皮损或脂溢性皮炎样改变,可能与免疫缺陷、机会性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毒直接侵袭皮肤有关。
1. 红色斑丘疹多出现在面部和躯干,呈对称分布,与巨细胞病毒或EB病毒感染相关,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软膏、更昔洛韦注射液或膦甲酸钠治疗。
2. 皮肤干燥脱屑因免疫缺陷导致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常伴剧烈瘙痒,需使用保湿剂如凡士林,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3. 疱疹样皮损表现为群集性水疱,可能由单纯疱疹病毒复发引起,需检测CD4细胞计数,必要时口服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
4. 脂溢性皮炎样鼻唇沟、眉间出现油腻性鳞屑,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有关,可外用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洗剂。
出现不明原因面部皮疹需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日光暴晒并加强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