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便稀可能由喂养不当、腹部受凉、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保暖、益生菌调节、抗感染治疗等方式改善。
1、喂养不当:母乳喂养时母亲饮食过于油腻,或奶粉冲泡比例不当导致消化不良。建议家长记录哺乳期饮食,奶粉按标准比例调配,必要时更换水解蛋白奶粉。
2、腹部受凉:换尿布或睡眠时腹部暴露导致肠蠕动加快。家长需注意腹部保暖,使用肚围或温热手掌顺时针按摩脐周,腹泻时可临时使用蒙脱石散。
3、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乳糖不耐受有关,表现为大便含奶瓣或泡沫。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
4、肠道感染: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时伴随发热、呕吐,大便呈蛋花汤样。需就医进行便常规检查,细菌性肠炎可选用头孢克肟颗粒,病毒性感染需补液盐防止脱水。
观察宝宝精神状态与尿量,母乳喂养母亲避免生冷食物,腹泻期间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持续稀便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