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吸烟、多产多孕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
1、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主要病因,16/18型占多数,需定期筛查并接种疫苗预防,感染者可用干扰素栓、保妇康栓、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等药物辅助治疗。
2、免疫抑制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降低清除HPV能力,表现为反复阴道炎伴异常出血,需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并配合胸腺肽、匹多莫德、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
3、烟草暴露吸烟者宫颈黏液中致癌物浓度升高,可能加速癌前病变进展,典型症状为接触性出血,须彻底戒烟并联合使用安络血、云南白药胶囊、断血流片等止血药物。
4、生育因素多次妊娠分娩导致宫颈机械损伤概率增加,常合并宫颈糜烂样改变,建议控制生育次数,局部可应用消糜栓、治糜灵栓、苦参凝胶等药物。
保持规律宫颈癌筛查,3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3-5年联合检测HPV和TCT,治疗期间需加强蛋白质摄入并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