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肥大营养不良症可能由遗传因素、基因突变、肌肉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基因检测、肌电图检查、肌肉活检、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约三分之二患者与X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母亲为携带者时男性后代发病概率显著升高。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产前基因筛查,孕期可考虑绒毛取样或羊水穿刺检测。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MD的缺失或重复突变导致肌细胞膜结构破坏,常见于外显子45-55区域缺失。基因治疗药物如eteplirsen可靶向修复特定外显子跳跃突变。
肌酸激酶持续超过正常值10倍提示肌膜完整性受损,伴随三磷酸腺苷合成障碍。可遵医嘱使用辅酶Q10改善线粒体功能,配合L-精氨酸调节氮代谢。
肌肉组织内异常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慢性炎症,病理可见CD8+T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可抑制炎症,但需监测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推荐游泳等低冲击运动,使用矫形器预防跟腱挛缩,定期监测心肺功能和骨密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