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腹泻时大便特征可能表现为水样便、脂肪泻、黏液脓血便或血便,通常与肠道机会性感染、免疫抑制导致的吸收不良等因素有关。
1、水样便:艾滋病患者因隐孢子虫、微孢子虫等寄生虫感染时,大便呈大量稀水样,每日可达10次以上,可能伴随脱水症状。治疗需采用硝唑尼特、阿奇霉素等抗寄生虫药物。
2、脂肪泻:免疫缺陷导致胰腺酶分泌不足或小肠绒毛萎缩时,大便含未消化脂肪而呈灰白色油性,伴有恶臭。可补充胰酶制剂并调整低脂饮食,必要时使用洛哌丁胺控制腹泻。
3、黏液脓血便:巨细胞病毒性肠炎或细菌性痢疾感染时,大便混有黏液、脓液及新鲜血液。需进行结肠镜检查确诊,采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或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4、血便:卡波西肉瘤侵犯肠道或溃疡性病变时,可见暗红色血便或柏油样便。需通过内镜明确出血部位,采用化疗药物或内镜下止血治疗。
艾滋病腹泻患者应保持电解质平衡,避免生冷食物,任何异常排便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需立即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