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急性腹泻通常表现为水样便、每日排便超过3次、持续超过2周,可能伴随腹痛、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机会性感染、肠道菌群失调、药物副作用及免疫系统损伤。
1、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易感染隐孢子虫、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导致持续性腹泻。需通过粪便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硝唑尼特或更昔洛韦等药物。
2、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功能受损可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建议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同时调整饮食结构。
3、药物副作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如洛匹那韦可能引起腹泻。可遵医嘱调整为替诺福韦或联合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
4、免疫系统损伤CD4细胞计数降低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破坏。需加强抗病毒治疗提升免疫力,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支持。
艾滋病腹泻患者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低渣高蛋白饮食,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出现血便或持续发热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