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耳道流脓、发热等。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伴随鼓膜穿孔、耳鸣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耳痛耳痛是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耳朵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可能因炎症刺激中耳黏膜及神经末梢导致。急性中耳炎疼痛较剧烈,儿童常表现为抓耳、哭闹不安。慢性中耳炎疼痛较轻但反复发作。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控制感染,若鼓膜穿孔需避免耳道进水。
2、听力下降听力下降多因中耳积液或鼓膜病变导致声音传导受阻,表现为耳闷、听音模糊或需提高音量。渗出性中耳炎常见传导性耳聋,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伴随混合性耳聋。需通过耳镜检查明确病因,急性期可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积液排出,慢性患者可能需鼓膜修补术。
3、耳内闷胀感耳内闷胀感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或中耳积液引起,患者自觉耳部堵塞感,类似乘飞机时的耳压变化。可能伴随耳鸣或自听增强现象。可尝试捏鼻鼓气缓解,必要时使用鼻喷糠酸莫米松改善咽鼓管通气,合并过敏时需联用氯雷他定片。
4、耳道流脓耳道流脓提示化脓性中耳炎,脓液性状可判断病原体类型,黄绿色脓液多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需彻底清理脓液后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严重者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流脓可能持续数周,需警惕胆脂瘤形成。
5、发热发热多见于急性细菌性中耳炎,儿童体温可达39℃以上,可能伴随畏寒、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需及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并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反复发热需排除乳突炎等并发症,婴幼儿高热可能诱发惊厥。
中耳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保持鼻腔通畅可减少咽鼓管压力变化。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增加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儿童患者出现持续耳痛或高热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处理。游泳或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感冒后出现耳部不适建议尽早检查耳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