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表现主要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干预。抑郁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神经递质失衡、躯体疾病、人格特质等因素有关。
1. 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的显著情绪低落是核心症状,表现为悲观绝望、自我评价过低,部分患者伴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心理治疗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调整负面思维,药物可选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2. 兴趣减退对既往爱好丧失兴趣,回避社交活动,严重时出现情感麻木。行为激活疗法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联合米氮平片改善动力不足,伴焦虑者可配合盐酸帕罗西汀片。
3. 精力不足易疲劳感明显,完成简单任务需额外努力,常伴注意力下降。规律有氧运动有助于提升能量水平,药物可选用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需同步治疗原发病。
4. 睡眠障碍早醒最为典型,也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过多。睡眠卫生教育联合小剂量曲唑酮片调节睡眠节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阿戈美拉汀片对伴昼夜节律紊乱者适用。
5. 食欲改变多数出现食欲下降伴体重减轻,少数表现为暴食。营养干预需保证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摄入,胃肠功能紊乱者可短期使用米曲菌胰酶片辅助消化。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社交活动,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症状持续两周以上需精神科就诊,中重度抑郁建议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有自伤风险者需及时住院干预。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评估疗效,药物调整须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