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患者临终前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但死亡原因通常是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肌细胞坏死的过程。
心肌梗死的死亡机制主要与心脏电活动紊乱有关。当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时,心肌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代谢紊乱,细胞内电解质平衡被破坏。这种改变会干扰心脏正常的电传导系统,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时心脏失去有效泵血功能,全身器官特别是大脑会在短时间内因缺氧而功能衰竭。
部分重症患者确实会在终末期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这是因为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时,肺循环淤血会导致肺水肿,影响气体交换。同时,全身缺氧会刺激呼吸中枢,表现为喘息样呼吸。但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呼吸困难是心功能衰竭的结果而非直接死因。
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出现持续性胸痛、胸闷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争取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开通闭塞血管。日常生活中应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保持规律运动。已确诊冠心病患者需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