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可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判断,主要依据有突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咽痛等典型症状,或通过咽拭子病毒抗原检测确诊。流感通常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
1、临床症状流感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伴随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常见干咳、咽痛、鼻塞流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儿童更易出现高热惊厥。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4天出现,持续3-7天。
2、流行病学史流感高发季节为冬春季,若在流行期间出现聚集性发病或接触过确诊患者,需高度怀疑流感。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出现多人相似症状时,应考虑流感暴发可能。近期有疫区旅居史或禽类接触史者,还需警惕禽流感变异株感染。
3、快速抗原检测咽拭子或鼻咽拭子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可在15-30分钟内获得结果,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有限。发病24-72小时内采集样本阳性率最高,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流感,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评估。常用检测试剂盒可区分甲型、乙型流感。
4、病毒核酸检测采用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0%,是确诊流感的金标准。可准确区分流感病毒型别和亚型,对重症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抗病毒药物使用具有指导意义。检测需在具备资质的实验室完成。
5、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中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若恢复期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可确诊。该方法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不适用于早期临床诊断。采集第一份血清应在发病7天内,第二份在2-4周后。
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及时隔离休息,多饮水并监测体温变化。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补充维生素C。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预防流感最有效方式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并保持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