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肿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肾脏疾病、心脏疾病、淋巴系统异常、外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抬高患肢、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脚肿通常表现为局部或双侧足部肿胀,可能伴随疼痛、皮肤紧绷感等症状。
1、血液循环障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能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发脚肿。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傍晚肿胀加重,晨起减轻。建议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若由深静脉血栓引起,可能出现单侧肢体肿胀伴发热,需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必要时行导管溶栓术。
2、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或肾病综合征会导致水钠潴留,引起双侧对称性脚肿,常伴眼睑浮肿和尿量减少。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严重者需行血液透析。尿蛋白阳性者可能需联合醋酸泼尼松片等免疫抑制剂。
3、心脏疾病右心衰竭时静脉压升高会导致下肢凹陷性水肿,多从足踝开始向上蔓延,伴活动后气促。需控制每日饮水量,遵医嘱服用地高辛片、螺内酯片等强心利尿药物,必要时需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夜间睡眠时可垫高下肢减轻水肿。
4、淋巴系统异常淋巴管炎或淋巴结切除术后可能引发淋巴回流障碍,导致橡皮肿样改变。早期可通过弹力袜压迫治疗,配合微波理疗促进淋巴循环。严重淋巴水肿需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需长期穿戴压力衣防止复发。
5、外伤因素足部扭伤或骨折后局部组织损伤会引起肿胀疼痛,48小时内应冰敷并制动,后期改用热敷促进吸收。可遵医嘱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炎症。若存在骨折需石膏固定,严重韧带撕裂可能需关节镜手术修复。
日常应控制钠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穿紧身裤袜影响血液循环。适度进行踝泵运动促进静脉回流,睡眠时用枕头垫高脚部。若脚肿持续超过3天不缓解、伴随呼吸困难或尿量明显减少,需及时就医排查心肾疾病。糖尿病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预防感染性水肿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