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常见原因主要有病毒感染、酒精滥用、药物或毒物损害、代谢性疾病等。
1、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肝炎,长期发展可引发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等抗病毒药物,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2、酒精滥用:长期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初期表现为脂肪肝,严重时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戒酒是首要治疗措施,必要时需营养支持和保肝治疗。
3、药物损害: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抗结核药物或某些中草药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遵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物。
4、代谢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能进展为脂肪性肝炎。需通过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紊乱来治疗,严重时需使用吡格列酮等药物。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并避免接触肝毒性物质有助于预防肝损伤,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