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可分为HSV-1和HSV-2两种类型,感染后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中,当免疫力下降时复发。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低下、皮肤黏膜破损、紫外线照射、精神压力等。
1、免疫力低下长期熬夜、过度疲劳或患有艾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潜伏的单纯疱疹病毒被激活并复制,导致口唇、生殖器等部位出现簇集性水疱。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软膏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需加强营养摄入和休息。
2、皮肤黏膜破损局部皮肤因外伤、日晒或干燥出现微小裂口时,病毒可通过破损处侵入表皮细胞。表现为患处灼热感后出现红斑和透明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建议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抓挠,必要时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辅助治疗。
3、紫外线刺激强烈阳光照射可能诱发口周疱疹复发,紫外线会损伤局部皮肤屏障并抑制细胞免疫。户外活动时应涂抹防晒霜,已发病者可冰敷缓解肿痛,配合泛昔洛韦片进行系统抗病毒治疗。
4、激素水平波动女性月经期、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激活潜伏病毒,常见于鼻翼、面颊部疱疹。发作期间应避免使用含激素类护肤品,可外用碘苷滴眼液涂抹患处,严重时需口服伐昔洛韦分散片。
5、密切接触传播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毛巾或发生性接触可直接传播病毒。原发性感染常伴发热和淋巴结肿大,复发时症状较轻。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皮损结痂前需隔离,接触后可用苯扎氯铵溶液消毒。
单纯性疱疹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发作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皮损处可冷敷缓解不适,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若每年复发超过6次或出现角膜感染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评估长期抑制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