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可能由毛囊堵塞、局部外伤、慢性炎症、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引流、穿刺抽液、手术切除、定期观察等方式治疗。
1、毛囊堵塞皮脂腺分泌旺盛导致毛囊口堵塞形成潴留性囊肿,表现为皮肤表面圆形隆起。无须特殊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可自行消退,反复发作可外用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莫匹罗星软膏。
2、局部外伤表皮细胞植入真皮层形成创伤性囊肿,常见于手掌足底等摩擦部位。较小囊肿可热敷促进吸收,合并感染时需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3、慢性炎症长期炎症刺激导致腺体导管扩张形成囊肿,可能与慢性盆腔炎、腮腺炎等疾病有关,通常伴随局部红肿疼痛。需治疗原发病,囊肿较大时行卵巢囊肿剥除术、颌下腺切除术等。
4、遗传因素多发性脂囊瘤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全身多发囊肿,与基因突变相关。无症状者定期复查,影响功能时采用CO2激光、电离子手术治疗机等物理治疗。
发现囊肿增大或破溃应及时就医,日常避免挤压囊肿部位,饮食注意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