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息肉通常难以自愈,轻度鼻息肉可能通过药物控制,但多数需耳鼻喉科干预。鼻息肉可能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囊性纤维化、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等因素有关。
1、过敏性鼻炎长期过敏反应导致鼻黏膜水肿增生,表现为鼻塞、清水样涕。家长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糖浆、孟鲁司特钠颗粒。
2、慢性鼻窦炎反复感染引发黏膜息肉样变,伴随黄脓涕、头痛。建议家长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3、囊性纤维化遗传性疾病导致黏液异常稠厚,易形成息肉。需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治疗方案包括胰酶肠溶胶囊、阿法链道酶吸入剂等特异性药物。
4、纤毛运动障碍先天性纤毛结构异常致使分泌物滞留,可能伴发中耳炎。家长应注重呼吸道护理,医生可能推荐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辅助治疗。
日常保持室内湿度,避免二手烟刺激,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睡眠呼吸暂停,需及时考虑鼻内镜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