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到乙肝病人血液存在传染风险,可通过清洗消毒、血清学检测、疫苗接种、药物阻断等方式处理。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破损皮肤黏膜传播等途径感染。
1、清洗消毒: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消毒接触部位,降低病毒载量。
2、血清学检测:24小时内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若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需加强免疫,同时进行乙肝五项检查明确感染状态。
3、疫苗接种: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者应在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0-1-6月程序补种疫苗。
4、药物阻断: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可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需持续用药4周并监测肝功能。
建议暴露后3个月、6个月复查乙肝标志物,期间避免献血及无保护性行为,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