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核磁共振(MRI)是两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区别在于成像原理、适用场景、检查时长、禁忌人群四个方面。
1、成像原理:CT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后的衰减差异成像,对骨骼、肺部等密度差异大的组织显示清晰;核磁共振通过氢原子在磁场中的共振信号成像,更擅长显示软组织如脑、脊髓、关节等。
2、适用场景:CT常用于急诊排查出血、骨折、肺部病变;核磁共振多用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韧带损伤、肿瘤分期等需要高软组织对比度的检查。
3、检查时长:CT扫描速度快,通常几分钟完成;核磁共振单部位需15-60分钟,且需保持静止,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难以耐受。
4、禁忌人群:CT存在电离辐射,孕妇需谨慎;核磁共振禁止携带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者检查,且检查噪音较大。
具体检查选择需临床医生根据病情评估,部分情况需联合两种检查互补诊断,检查前应主动告知医生病史和体内植入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