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可能引起发热,症状按发展程度可分为早期低热、进展期中热、终末期高热,发热程度与感染类型及脱水程度相关。
1. 早期表现病毒性胃肠炎早期常见37.3-38℃低热,多伴恶心、水样便,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洛索洛芬钠。
2. 进展期症状细菌感染可能导致38.5-39.5℃中热,伴随腹痛和黏液血便,需进行大便培养确认病原体,可选用头孢克肟、诺氟沙星或蒙脱石散治疗,儿童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3. 终末期表现严重脱水或脓毒血症时可出现超过40℃高热,伴意识模糊和少尿,需立即静脉补液并住院治疗,病原体明确前可经验性使用阿奇霉素或美罗培南。
建议发病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避免乳制品及高脂饮食,体温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嗜睡症状需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