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患者怀孕后需重点关注激素水平监测、症状变化管理、产科联合诊疗及药物调整,主要风险包括垂体功能异常加重、肿瘤增大压迫视神经及妊娠并发症。
1. 激素监测每3个月复查垂体激素六项,重点观察催乳素水平。妊娠期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需与垂体瘤活动鉴别,必要时行垂体MRI平扫(避免增强造影)。
2. 症状管理每日记录头痛频率、视力变化及多饮多尿情况。出现持续头痛伴视野缺损需急诊排查垂体卒中,突发尿崩症提示可能抗利尿激素缺乏。
3. 多科协作内分泌科每月评估激素替代方案,产科加强胎儿生长监测。溴隐亭等药物需根据孕周调整剂量,大腺瘤患者孕晚期建议提前制定分娩方式。
4. 药物调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能减量但不宜骤停,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需随孕周增量。禁用生长抑素类似物,降压药需替换为妊娠安全类别。
建议保持低钠高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垂体出血,哺乳期需重新评估肿瘤状态后再决定是否恢复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