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肠出血可通过止血药物应用、内镜下止血、输血支持、调整化疗方案等方式治疗。肠出血通常由化疗药物损伤黏膜、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溃疡等原因引起。
1、止血药物应用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或酚磺乙胺改善凝血功能,口服云南白药胶囊保护黏膜,严重出血需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降低门脉压力。
2、内镜下止血急诊胃镜发现活动性出血点时,可采用钛夹封闭或氩离子凝固术止血,该方法对溃疡性出血有效率较高,需在血小板计数纠正后进行。
3、输血支持血红蛋白低于70g/L需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⁹/L时输注血小板悬液,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4、调整化疗方案暂停硼替佐米等可能加重出血的化疗药物,后续改用来那度胺等骨髓抑制较轻的靶向药物,必要时联合地塞米松控制肿瘤进展。
出血期间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每日监测血压脉搏,记录便血次数和量,出现头晕心悸等休克前兆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