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腹泻可能由门静脉高压、肠道菌群紊乱、低蛋白血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胀、水样便、乏力等症状。
1. 门静脉高压: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肠道淤血水肿,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治疗需控制腹水,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人血白蛋白等药物。
2. 肠道菌群紊乱:肝功能减退使胆汁分泌减少,肠道微生态失衡。建议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
3. 低蛋白血症:肝脏合成蛋白能力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加重腹水及肠黏膜水肿。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配合乳果糖口服溶液、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
4. 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继发感染可刺激肠蠕动加快,表现为发热伴腹泻。需及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盐酸莫西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
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测量腹围体重,出现发热或便血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