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危险期表现主要包括心悸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加重、心律失常以及晕厥发作。这些症状提示心脏负荷加重或功能代偿失调,需高度警惕心力衰竭风险。
1、心悸气短: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30%-50%,心脏负荷显著增大。心悸气短多在活动后出现,表现为轻微活动即感心跳加速、呼吸费力,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有症状。需监测氧饱和度,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低流量吸氧。
2、夜间呼吸困难:
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多可诱发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患者常需垫高枕头或端坐呼吸。这是左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可能伴随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建议采取左侧卧位,限制钠盐摄入。
3、下肢水肿加重:
妊娠晚期生理性水肿多局限于足踝部,若水肿快速进展至小腿或大腿,按压后凹陷明显且持久不恢复,提示右心衰竭可能。需每日监测体重,24小时体重增加超过1公斤需就医。
4、心律失常:
心脏结构异常孕妇易出现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慌、脉搏不齐,可能伴随胸闷胸痛。心电图检查可明确类型,避免咖啡因摄入,严重者需抗心律失常药物干预。
5、晕厥发作:
突发意识丧失多由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输出量骤降导致,常见于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患者。发作前可能有黑朦、出汗等先兆,需立即平卧并急诊处理,警惕心源性猝死风险。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应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灌注。饮食遵循低盐、高蛋白原则,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适量补充富含铁质的瘦肉和绿叶蔬菜。避免长时间站立,活动时穿戴医用弹力袜预防静脉淤血。每周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子痫前期症状需立即就诊。建议在三级医院产科和心内科联合随访,妊娠32-34周血容量达高峰时需住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