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出现包块要警惕
颈部肿块在临床上经常出现,其常见原因包括炎症、外伤、肿瘤等,但很多颈部肿块有时可能是头颈部恶性肿瘤转移而来,有的也可能为第一个表现,所以出现颈部包块时要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以便做详细的检查。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包括有鼻咽癌、喉癌、扁桃体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甲状腺癌等。近年来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早期发现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但由于头颈部肿瘤的位置多较隐蔽,许多患者就医时已属晚期,所以提高这方面的认识非常必要。一般来说,头颈部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较其它部位肿瘤好
头颈肿瘤包括自颅底到锁骨上,颈椎以前这样一个解剖范围的肿瘤,以恶性肿瘤为主。
计有:头面部软组织、耳鼻咽喉、口腔、涎腺、颈部软组织、甲状腺等部位的肿瘤。通
常不包括颅内、颈椎肿瘤及眼内肿瘤。
在临床中经常碰到这样一个现象,因为不重视颈部不痛不痒的肿块而导致肿瘤发展,直到病期较晚才来看病,结果发现肿瘤已广泛转移。在我院开展的肿瘤体检中,检出率排第一位的疾病居然是颈部肿块。
颈部不疼不痒的肿块更要命 不少人认为,这肿块不痛不痒的大概不要紧吧?的确,没有症状的肿块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只有当肿块伴随着疼痛、红肿、搔痒现象出现后,大家才觉得,该到医院去瞧一瞧了。
其实,有症状的肿块应该重视,无症状的肿块,即“不痛不痒的肿块”更应警惕,尤其是颈部无痛性肿块。这是因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相反,越是具有一些症状的颈部肿块,非肿瘤的可能性大。
许多颈部肿瘤多为无意中发现,临床仅仅表现为颈部肿块,而无其他症状,尤其是肿瘤的早期。如颈部肿瘤常见的甲状腺癌、甲状腺瘤,发生于颈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和各种转移癌(如鼻咽癌、喉癌、肺癌颈淋巴结转移),以及涎腺肿瘤(腮腺或颌下腺的良、恶性肿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鞘瘤等,多无疼痛、皮肤红肿等症状体征。此时,患者常常因为没有其他症状而忽略肿瘤的可能性,从而造成治疗的延误。一些恶性肿瘤一旦失去早期诊治的机会,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再去就医时,往往已属晚期,很难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另外,颈部一些需要外科治疗的类瘤样病变,如腮裂囊肿、甲状舌骨囊肿,也多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易为患者所忽视。
而颈部一些具有红肿、疼痛等症状的肿块,应当更多地考虑化脓性炎症、淋巴结核等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肿物。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肿瘤的晚期表现。
颈部肿瘤的几种表现:
炎性肿块 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颈部炎性肿块往往表现为颈部的局部红肿、疼痛,常伴有发热,严重的可出现脓肿。另一类称之为慢性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临床往往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无疼痛与发热,可以持续数月或数年,有少数患者最后演变成恶性淋巴瘤。
先天性疾病 颈部的先天性囊肿常指甲状舌骨囊肿等。甲状舌骨囊肿是一种出现在颈部舌骨水平的囊肿,女性病人颈部会出现类似男性的喉结,而男性病人常表现为双喉结现象,囊肿可以随伸舌运动而运动。
血管瘤 各类血管瘤也是颈部的常见肿瘤,多见于儿童。
良性肿瘤 最多见的是甲状腺肿瘤,肿瘤位于气管两侧,也可以发生在气管表面,随吞咽上下活动,可以单个,也可以多个。其次常见的是唾液腺肿瘤,由腮腺病变引起的肿瘤,往往会在耳垂下或耳屏前出现肿块,临床称之为腮腺混合瘤。还有一类腮腺良性肿瘤,好发生在55岁以上中老年人,肿瘤多位于耳垂下,可以单侧或双侧,临床称之为淋巴乳头状腺瘤。
恶性肿瘤 颈部的恶性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或转移性两类。
原发性恶性肿瘤 颈部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癌,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该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其早期症状与甲状腺良性疾病无异,但可以通过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而明确诊断。其次常见的是唾液腺肿瘤。早期病变与良性病变类似,晚期可出现面瘫、张口困难、面部麻木、伸舌时舌尖偏向病侧。当肿瘤发生在腮腺时,约10%为恶性,若在颌下腺约50%为恶性,故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颈部还有一类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 该病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也可同时伴有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常伴有发热、盗汗,纵膈增宽,需病理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喉癌、下咽癌也是颈部常见肿瘤,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痰血、颈部淋巴结肿大,通过喉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转移性恶性肿瘤 颈部有丰富的淋巴系统,接受除下肢以外全身其他部位的淋巴引流,这极易将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到颈部,所以诊断颈部转移性癌的原发病灶有时非常困难,但根据转移病灶的部位,往往可以发现原发病灶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