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合并吐血可能是门脉高压症的表现,但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门脉高压症主要由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血吸虫病等因素引起,典型症状包括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他可能原因有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癌等。
门脉高压症患者因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侧支循环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时可出现呕血,同时因低蛋白血症和门脉高压引发腹水。这类患者常有慢性肝病史,伴随黄疸、蜘蛛痣、脾大等体征。胃镜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超声或CT显示门静脉增宽、脾大。治疗需紧急止血并降低门静脉压力,常用药物有生长抑素类似物如注射用醋酸奥曲肽,或血管加压素如特利加压素注射液,必要时行内镜下套扎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非门脉高压症引起的吐血伴腹水需考虑其他病因。急性胃黏膜病变多由药物、酒精或应激导致,表现为呕血或黑便,胃镜下见弥漫性黏膜糜烂。消化性溃疡出血常有规律性上腹痛病史,胃镜可见溃疡面渗血。胃癌患者可能出现渐进性消瘦,胃镜活检可确诊。这些疾病通常无门脉高压特征性表现,治疗以抑酸护胃为主,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等药物,严重出血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
出现腹水与吐血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禁食至出血停止,由医生评估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日常应避免粗糙食物、戒酒,肝硬化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门脉高压症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静脉曲张程度,遵医嘱服用普萘洛尔片等药物预防再出血。其他病因患者也应根据具体诊断接受规范化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