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高烧不退时不存在单一“灵招”,需根据病因综合治疗。病毒性发热通常由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支持、抗病毒药物等方式干预。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伴随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1、物理降温体温未超过38.5℃时可使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法。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冰敷额头时需用毛巾包裹防止冻伤,同时保持室内通风降低环境温度。
2、补液支持发热会导致大量水分流失,应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儿童可选用苹果汁稀释后补充电解质,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加重脱水。观察尿液颜色变深或尿量减少时需加强补液。
3、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病毒感染时慎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激素类药物。流感病毒感染者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进行抗病毒治疗。
4、病因治疗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需使用更昔洛韦分散片。手足口病重症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根据病情使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5、重症识别出现持续高热伴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需排查脑膜炎。发热合并皮疹可能提示麻疹或猩红热。幼儿热性惊厥发作时应侧卧防止窒息,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及表现供医生参考。
病毒性发热期间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每4小时监测体温变化。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蛋白饮食增加代谢负担。保持每日尿量1000毫升以上,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老人及婴幼儿出现嗜睡、拒食等表现时,即使体温暂时下降也需及时就诊。居家护理时注意与其他家庭成员分餐,餐具需煮沸消毒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