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医学上称为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玫瑰疹的典型表现有突发高热、热退疹出、皮疹呈玫瑰红色斑丘疹等特点。该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具有自限性,通常无须特殊治疗。
1、病毒感染人类疱疹病毒6型是玫瑰疹最常见的病原体,病毒通过唾液传播,潜伏期约5-15天。患儿感染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体内,免疫功能低下时可能复发。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引发高热。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
2、典型症状玫瑰疹病程分为两个阶段:初期表现为突发39-40℃高热,持续3-5天但患儿精神状态较好;热退后进入出疹期,躯干出现直径2-5毫米的玫瑰色斑丘疹,24小时内蔓延至颈部和四肢,皮疹压之褪色,不伴瘙痒,3天内自行消退。部分患儿可能伴有轻微咳嗽、腹泻等前驱症状。
3、诊断方法医生主要根据特征性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伴淋巴细胞增高。需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对于非典型病例可采用血清学检测病毒抗体,或通过PCR技术检测病毒DNA辅助诊断。皮疹出现前确诊较困难,需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4、对症处理高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预防脱水。皮疹无须特殊处理,避免搔抓即可。若出现惊厥需及时就医,免疫缺陷患儿可考虑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但普通患儿不建议使用。
5、预防护理玫瑰疹传染性较弱,患儿出疹前具有传染性,应避免接触孕妇和免疫低下者。患病期间选择宽松棉质衣物,用温水擦浴辅助降温。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该病痊愈后获得持久免疫力,复发概率较低,家长无须过度焦虑。
玫瑰疹患儿护理需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变化,若高热超过5天或出现嗜睡、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恢复期可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羹、苹果泥等促进康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皮疹消退后短期内避免强烈日晒。该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不会遗留后遗症,家长做好发热期护理即可平稳度过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