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昏迷需立即就医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维持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治疗。脑干出血通常由高血压、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外伤及动脉瘤破裂等因素引起。
1、控制血压:
急性期需快速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避免继续出血。常用静脉降压药物包括乌拉地尔、尼卡地平等,需在重症监护下调整剂量。长期高血压患者需联合口服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等维持血压稳定。
2、降低颅内压:
脑干出血易引发脑疝,需使用甘露醇、高渗盐水等脱水剂减轻脑水肿。必要时行脑室穿刺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密切监测瞳孔变化与意识状态,每2小时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3、维持生命体征:
通过气管插管保障通气,呼吸机参数需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外营养支持每日热量需求。持续心电监护应对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4、预防并发症:
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与减压敷料。留置导尿期间加强会阴护理,定期膀胱冲洗。早期肢体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
5、康复治疗:
意识恢复后即开始吞咽功能训练与语言康复。采用经颅磁刺激促进神经重塑,高压氧治疗改善脑缺氧。三个月内进行站立床训练与针灸治疗,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提升康复效果。
患者苏醒后需长期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增加深色蔬菜与深海鱼类摄入。康复期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与器械辅助步行练习,从每日10分钟逐步增加至1小时。家属需学习肢体按摩与关节活动技巧,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压波动,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预防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