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血压正常范围为收缩压9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60-89毫米汞柱。妊娠期血压异常可能由生理性变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因素引起,需定期监测并遵医嘱管理。
妊娠期血压受激素水平、血容量增加等生理因素影响,可能出现轻微波动。孕早期因血管扩张作用,部分孕妇血压较孕前降低10-15毫米汞柱,孕中晚期逐渐恢复至孕前水平。这种生理性变化通常不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通过充足休息、低盐饮食可维持稳定。若血压持续超过140/90毫米汞柱,需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等病理状态。这类情况多与胎盘功能异常、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可能引发蛋白尿、水肿等表现,需通过硫酸镁注射液、拉贝洛尔片等药物控制,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可能与贫血、脱水或体位性低血压相关,需排除胎盘供血不足风险。
建议孕妇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选择安静状态下坐位测量,避免情绪激动或运动后检测。饮食上每日钠盐控制在5克以内,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摄入。出现头痛、胸闷或胎动异常时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降压药物。妊娠期血压管理需结合尿常规、胎心监护等综合评估,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