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于甲状腺癌的一种病理类型,其恶性程度较低且预后较好,但医学上仍明确归类为恶性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占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生长缓慢且较少发生远处转移。病理特征表现为癌细胞核呈毛玻璃样改变及核沟形成,常伴有砂粒体钙化。该类型肿瘤对放射性碘治疗敏感,即便发生淋巴结转移仍可通过规范治疗获得良好效果。患者十年生存率超过九成,部分微小癌甚至可采取主动监测策略。
临床确有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称为惰性癌或懒癌的说法,主要因其生物学行为相对温和。但医学定义上仍属于恶性肿瘤范畴,存在局部浸润和转移潜能。部分特殊亚型如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乳头状癌更具侵袭性,需积极干预。诊断后仍须规范治疗并长期随访,避免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两个极端。
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后应遵医嘱完善分期检查,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选择手术范围。术后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与肿瘤标志物,配合内分泌抑制治疗。日常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海藻类、坚果等富硒食物摄入,避免颈部过度受压或辐射暴露。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术后声带受影响者可进行发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