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通过规范治疗有希望改善视力,但能否复明需根据病变分期决定。早期患者通过控制血糖、激光治疗或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稳定或部分恢复视力;晚期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但视力恢复程度有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力预后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空腹血糖应维持在4.4-7.0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0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早期非增殖期患者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减少50%的视力丧失风险。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或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改善黄斑水肿导致的视力下降。对于合并白内障影响视力的患者,可考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当病变进入增殖期后,玻璃体积血超过3个月未吸收或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需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激光。术后视力恢复与术前视神经及黄斑功能状态相关,约30%患者可获得0.3以上的有用视力。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需联合抗青光眼手术,但视力恢复概率显著降低。终末期病变出现视神经萎缩或广泛视网膜缺血时,现有治疗手段难以逆转视力损害。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散瞳眼底检查,确诊视网膜病变后每3-6个月复查。除规范治疗外,需严格管理血压和血脂,收缩压应低于130毫米汞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毫摩尔每升以下。饮食上增加深色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等视网膜保护营养素。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防止玻璃体积血加重。通过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多数患者可长期维持有用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