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甲醇中毒可通过脱离污染环境、促进排泄、使用解毒剂、纠正酸中毒、血液净化等方式缓解。甲醇中毒通常由误饮含甲醇假酒、职业接触、皮肤吸收等因素引起,需根据中毒程度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一、脱离污染环境立即远离甲醇污染源是首要措施。若为吸入性中毒,需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并解开衣领。皮肤接触者用清水冲洗污染部位15分钟以上,避免通过皮肤持续吸收。职业暴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环境甲醇浓度超过260毫克每立方米时需强制通风。
二、促进排泄口服中毒4小时内可考虑洗胃,使用活性炭吸附残余甲醇。静脉补液维持尿量在每小时2毫升每公斤体重,必要时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利尿。血液中甲醇浓度超过20毫克每分升时,需配合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至PH值7.5-8,加速甲酸盐排出。
三、使用解毒剂乙醇注射液和甲吡唑注射液是临床常用解毒剂。乙醇通过竞争性抑制醇脱氢酶阻断甲醇代谢,维持血乙醇浓度在100-150毫克每分升。甲吡唑注射液可特异性抑制醇脱氢酶,负荷剂量15毫克每公斤静脉注射,后续每12小时给予10毫克每公斤维持。
四、纠正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是甲醇中毒主要致死原因,需动态监测动脉血气。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PH值低于7.2的酸中毒,目标维持PH值在7.35-7.45。严重酸中毒可考虑血液透析,同时补充电解质平衡紊乱。
五、血液净化血液透析适用于血甲醇浓度超过50毫克每分升或出现视觉障碍的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有效清除甲醇和甲酸,治疗时间需持续至血甲醇浓度低于20毫克每分升。伴有急性肾损伤时需联合血液灌流技术清除毒素。
甲醇中毒后需严格禁酒至少3个月,避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恢复期应补充B族维生素尤其是叶酸片促进甲酸代谢,定期复查视力和眼底。职业接触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肝功能与视野检查,家庭存放工业酒精需明确标识并上锁保管。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等疑似症状时,应立即携带可疑接触物就医说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