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五官科

耳闷,耳有堵塞感,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张笑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耳朵里有耳结怎么办

耳朵里有耳结可通过耳道冲洗、耵聍钩取出、负压吸引、药物软化、医生手动清理等方式处理。耳结通常由耵聍腺分泌旺盛、耳道狭窄、外耳道炎症、异物进入、清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1、耳道冲洗

使用温热生理盐水或专用冲洗液软化耳结后冲洗,适用于质地较软的耳结。操作时需保持水流方向与耳道壁平行,避免直接冲击鼓膜。冲洗后需用棉签吸干外耳道水分,防止潮湿引发感染。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患者禁用此法。

2、耵聍钩取出

医生使用钝头耵聍钩沿耳结边缘缓慢分离,适合坚硬且位置较浅的耳结。操作需在额镜照明下进行,避免损伤耳道皮肤。伴有外耳道湿疹或近期耳部手术史者慎用,可能引起出血或疼痛。

3、负压吸引

通过专业吸引器吸出碎化的耳结,对松散型耳结效果显著。吸引压力需控制在安全范围,操作前后需消毒器械。糖尿病患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谨慎,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4、药物软化

碳酸氢钠滴耳液等耵聍溶解剂可软化耳结,每日滴耳数次持续数日。药物可能引起短暂耳闷胀感,使用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鼓膜置管或中耳炎急性期患者禁用,可能引发眩晕或感染扩散。

5、医生手动清理

对于特殊位置或顽固性耳结,需由耳鼻喉科医生在耳内镜下精细操作。可能配合使用显微器械或吸引装置,确保完全清除不留残渣。操作后需避免游泳或耳道进水,防止继发感染。

日常应避免用棉签等工具自行掏耳,可能将耳结推向深处。游泳或沐浴时可使用耳塞防护,油性耳垢体质者定期到医院清理。若出现耳痛、听力下降或耳鸣加重,提示可能合并感染或鼓膜损伤,须立即就医。保持耳道干燥通风,减少耳机使用时间,有助于预防耳结形成。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副伤寒 粉刺样痣 乳腺结核 绒毛膜癌 扁桃体肿大 面神经麻痹 泌尿系统结核 舌下间隙感染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