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原脚肿可能与高原反应、血液循环不良等因素有关,需注意保暖、适度活动、补充水分、监测症状并及时就医。
1. 保暖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低温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加重脚肿。建议穿着保暖袜和防水鞋,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夜间可使用暖水袋热敷脚部,但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烫伤。若出现皮肤苍白或麻木需立即停止热敷。
2. 适度活动久坐久站会加重静脉回流障碍,每小时应进行5-10分钟踝泵运动脚尖上下摆动。白天可穿弹力袜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抬高下肢15-20厘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徒步时使用登山杖分散下肢压力。
3. 补充水分高原干燥环境易导致血液黏稠,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3升,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饮水量。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摄入以防脱水。
4. 监测症状每日测量脚踝周长并记录,肿胀超过3厘米或单侧突然加重可能提示深静脉血栓。警惕伴随头痛、呼吸困难等高原病症状。使用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0%需立即就医。
5. 及时就医若脚肿持续48小时不缓解或出现皮肤发绀、剧烈疼痛,可能为高原肺水肿或心脏病征兆。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但禁止自行服用。严重者需立即下撤至低海拔地区并接受氧疗。
初上高原者应阶梯式适应海拔,每日上升不超过300米。饮食选择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食物,减少高盐食品摄入。准备地塞米松片、乙酰唑胺片等防治高原病药物,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出现脚肿合并意识模糊、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危重症状时,必须启动紧急医疗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