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出现流血迹象可能由先兆流产、宫颈病变、宫外孕、胎盘异常、阴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1、先兆流产:
妊娠12周内阴道流血伴阵发性腹痛是先兆流产典型表现,可能与胚胎染色体异常、黄体功能不足有关。需卧床休息并遵医嘱使用黄体酮等药物保胎,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
2、宫颈病变:
宫颈息肉、宫颈糜烂等病变在孕期因充血更易接触性出血,表现为鲜红色点滴状流血。孕期通常采取保守观察,产后可通过电灼、冷冻等治疗,需排除宫颈癌前病变。
3、宫外孕:
输卵管妊娠破裂前会出现少量暗红色阴道流血,伴随单侧下腹撕裂样疼痛。血HCG监测和超声检查可确诊,需紧急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延误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
4、胎盘异常:
前置胎盘表现为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胎盘早剥则伴随剧烈腹痛和板状腹。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前者需绝对卧床,后者需根据孕周决定终止妊娠或紧急剖宫产。
5、阴道感染:
细菌性阴道病或念珠菌感染可能引起血性分泌物,伴有异味或外阴瘙痒。孕期宜选择阴道栓剂局部治疗,避免口服抗真菌药物,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孕期出现流血需立即就诊监测胚胎情况,避免提重物和长时间站立。建议每日摄入30mg铁元素预防贫血,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浆,穿着宽松棉质内裤。每周3次30分钟散步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出血期间应暂停运动。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和左侧卧位,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