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病症状主要有上腹疼痛、腹胀、反酸、嗳气、食欲减退以及口臭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严重时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1、上腹疼痛上腹疼痛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多表现为隐痛或灼烧感,常在空腹时加重,进食后可能暂时缓解。这种疼痛可能与胃黏膜炎症或溃疡形成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2、腹胀腹胀多由胃排空延迟或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患者常感觉腹部饱胀不适,尤其在进食后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影响消化功能。腹胀伴随打嗝或排气增多时,可考虑使用多潘立酮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
3、反酸反酸表现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常伴有烧心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破坏胃食管交界处的抗反流机制,导致胃酸异常反流。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法莫替丁片等抑酸药物,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
4、嗳气嗳气是胃内气体通过口腔排出的表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动力异常,产生过多气体。频繁嗳气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可尝试调整饮食习惯,避免产气食物,必要时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改善胃动力。
5、食欲减退食欲减退可能与胃部不适、消化功能下降有关,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可能影响胃肠激素分泌,进而抑制食欲。治疗原发感染后,食欲通常可逐渐恢复,严重时可短期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日常应注意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出现持续胃部不适时应及时就医,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确诊,规范治疗可有效根除细菌,预防并发症。治疗后需复查确认根除效果,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