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手外伤可通过清洁伤口、压迫止血、消毒处理、包扎固定、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手外伤通常由切割伤、挤压伤、擦伤、刺伤、烫伤等原因引起。
1、清洁伤口手部受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去除表面污物和细菌。冲洗时避免用力摩擦伤口,水温以常温为宜。若伤口有泥沙等异物嵌入,可用消毒镊子轻柔取出。清洁后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轻拍吸干水分,不可用纸巾或棉絮擦拭以免残留纤维。
2、压迫止血对于出血伤口,需用清洁敷料直接压迫止血。压迫时保持力度均匀持续,通常5-10分钟可止住毛细血管出血。若血液渗透敷料,应叠加新敷料继续压迫,不可频繁揭开查看。动脉出血呈喷射状时需在近心端加压包扎,同时立即就医。
3、消毒处理止血后使用碘伏溶液或医用酒精由伤口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消毒范围应超过伤口边缘2厘米。避免双氧水等刺激性消毒剂直接接触伤口组织。对于深度超过0.5厘米的伤口,消毒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
4、包扎固定浅表伤口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后医用胶带固定,关节部位需用弹性绷带包扎。深度伤口应避免紧密封闭包扎,保持适度透气。伴有骨折或肌腱损伤时,需用夹板固定伤指于功能位,固定范围需超过上下两个关节。
5、及时就医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伤口长度超过2厘米、深度达皮下组织、活动性出血超过20分钟、伤口污染严重、伴有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动物咬伤、生锈金属致伤、烧伤面积大于手掌等情况,还需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狂犬疫苗。
手外伤后24小时内应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接触污水。恢复期可适当抬高患肢减轻肿胀,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定期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跳痛等感染迹象,换药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功能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防止关节僵硬或肌腱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