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中医古称之为“白疕”,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西医称为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牛皮癣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另外,城市的野广告也被称之为“牛皮癣”。
初起皮损往往是红包或棕红色小点或斑丘疹,有干燥的鳞屑,以后逐渐扩展而成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相邻的可以互相融合。鳞屑是银白色,逐渐加厚。搔抓时,鳞屑呈碎末纷纷飞落,露出红色光滑基面,称为薄膜现象,剥去薄膜有针头大的小点状出血,这种薄膜状鲜红表面有点状出血的情况被称为奥斯匹兹现象。有些病人的鳞屑又厚又硬,可以妨碍皮肤伸缩,尤其关节等处厚硬鳞屑很容易破裂并使皮肤发生裂口而疼痛。
一、受潮着凉
受风寒侵袭而诱发牛皮癣的为数较多,由于居住环境潮湿、天气寒冷可使本病发生或加重,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大冷大热刺激皮肤,住室保持通风干燥。
二、预防感染
局部感染是诱发牛皮癣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感冒后,并发扁桃体炎、气管炎,需要积极治疗,尽量缩短病程。扁桃体反复发炎,与牛皮癣发作有密切关系者,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这一点对青少年患者尤为重要。
三、精神因素
日常生活由于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精神过度紧张造成情绪不稳定,忧思郁怒,又不能合理的调整保养肌肤或长期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多食腥发动风之物,酗酒饮茶过度以及外界原因引起感冒,发热、扁桃体发炎免疫功能低下,缺乏抵抗力,从而导致牛皮癣发病和复发过度的精神紧张,性情急燥,情绪抑郁等精神因素为诱因占其它诱因之首,在我国约占牛皮癣总发病率的18.6%。精神过度紧张可产生一系列心理或生理反应,促使神经内分泌紊乱,损害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及某些酶的代谢紊乱,从而促进了牛皮癣的发生,因此在遇有不可抗拒的或无法预知的突发事情患者应尽量控制情绪,保持平静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四、过敏因素
皮肤过敏是诱发牛皮癣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饮食或服用药物,或接触某种物质而过敏常可诱发牛皮癣的发生。患者每次复发后,需仔细回想近来曾服用了什么东西或接触了某种物质,从而使皮肤发痒,继而出现红斑症状,今后应尽量避免接触,比如某些海产品、牛羊肉、辛辣食物及其它物质等。
对于银屑病,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点:
1.本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和可以肯定的治疗方法
2.本病不传染,即使是重症患者
3.治疗同时须解除患者思想顾虑,避免可能的诱因,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激发性疗法,禁搔抓
4.对银屑病适当的治疗可获近期临床治愈,但多数患者可能复发
5.一般无内脏损害,预后良好
6.由于需要禁食某些食物,患者需调整增加其他食物,防止营养不良。
7.牛皮癣病变虽颜色发红、皮肤增厚、病程较长,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但是,牛皮癣的这种炎症并不是由传染性致病因子,如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直接引起的。现代医学检验手段已达相当高水平,但至今仍未能证明牛皮癣有传染性致病因子。临床实践中观察牛皮癣也不存在传染的问题,种种迹象都表明,牛皮癣是不传染的。牛皮癣虽不传染,但得了牛皮癣一定要尽快治疗,在疗效方面效果比较好的有雷托皮康。
牛皮癣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主要原则是:忌酒、忌海鲜、忌辛辣。
1、蔬菜水果类:牛皮癣患者忌吃如生姜、芫荽、大头菜、香椿、尖椒等,建议多吃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苹果、梨、香蕉、橙子等新鲜绿叶蔬菜、豆腐、苦瓜等清淡饮食。
2、肉食类:牛皮癣患者忌吃如牛肉、狼肉、驴肉、骆驼肉、羊肉、狗肉、鸡鸭肉、鸽子肉、鸟肉及其汤,还有各类海鲜如各种鱼类(包括鳖等)、螃蟹、虾等;建议食用猪瘦肉、鸡蛋、牛奶等。
3、调料类:牛皮癣患者忌用大料、花椒、胡椒、孜然、茴香、桂皮、芥末、芥末油、辣椒酱、火锅调料、方便面调料等。
4、牛皮癣患者忌喝各种酒类(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
5、注意不要经常在饭店吃饭!(因为调料重)。
1、保持乐观的情绪 有人统计,牛皮癣患者75%以上伴有急躁、激动、易怒的不良情绪。很多患者因精神刺激而发病或加重,也有的患者因心情开朗而自愈。因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平和、安祥的心境,是预防牛皮癣复发的一剂良药。
2、适当的休息及运动 锻炼自己的体魄,增强抵抗力,如太极拳锻炼、气功疗法等。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饮酒,不吸烟,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及羊肉、海鲜等腥膻之品。
4、清除病灶,积极治疗感染伤口及炎症,尤其是扁桃体化脓肿大。切除经常发炎的扁桃体,可利于牛皮癣的治疗及预防。
5、经常内服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药物。
6、每于好发季节之前,适当服用凉血消斑润肤中药,能够有效避免或减轻牛皮癣复发。
7、寒冷季节发病的患者,应经常进行日光浴。
骨髓纤维化目前尚无特效药,但可通过靶向药物、免疫调节剂等延缓病情进展。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生性肿瘤,主要表现为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和造血功能异常,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芦可替尼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靶向药物,能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脾肿大和全身症状。该药物适用于中高危骨髓纤维化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沙利度胺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减轻骨髓纤维化相关症状,但需注意神经毒性和嗜睡等副作用。干扰素α能调节造血干细胞功能,对早期骨髓纤维化患者可能有一定效果,但耐受性较差。羟基脲作为传统化疗药物,可控制血细胞异常增殖,但无法逆转纤维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潜在治愈手段,但适应症严格且风险较高。
骨髓纤维化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骨髓活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脾破裂。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和动物肝脏,补充维生素B族和叶酸。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出现发热或出血倾向需及时就医。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可参与病友互助小组获取支持。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和基因检测,动态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