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症不是绝症,但属于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主要表现为髓鞘损伤、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可通过药物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效果与疾病分型、干预时机密切相关。约85%患者属于复发缓解型,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长期无症状期,部分患者甚至可保持数十年稳定状态。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如干扰素β-1a、特立氟胺、芬戈莫德等能有效减少复发频率,新型B细胞靶向治疗药物如奥瑞珠单抗对进展型病例也有显著效果。早期诊断并坚持用药的患者,残疾进展速度可降低50%以上。
约15%患者可能发展为原发进展型或继发进展型,这类病例神经功能损伤会持续累积。但即便在疾病晚期,对症治疗仍能改善生活质量。肌张力增高可使用巴氯芬、替扎尼定,疼痛症状可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疲劳症状可尝试莫达非尼。康复训练结合辅助器具使用,能帮助患者维持行动能力和生活自理。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有助于维持肌力,地中海饮食模式可能减缓炎症反应。避免高温环境、感染等诱发因素,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和MRI监测。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加入患者互助组织可获取更多应对经验。虽然疾病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多数患者能达到与疾病和平共处的状态。
吐血便血不一定是绝症,但属于严重症状,可能与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疾病有关。建议立即就医明确病因。
吐血便血在临床上称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出血。患者多表现为呕出鲜红色或咖啡渣样血液,伴随柏油样黑便。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等因素相关。胃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治疗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止血,严重者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
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危险因素,这类患者多有慢性肝病史。出血量大且迅猛,可能伴随休克症状。急诊处理需使用生长抑素注射液、特利加压素注射液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TIPS手术。长期管理需针对肝硬化病因治疗,如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呋塞米片利尿等。
胃癌等恶性肿瘤也可能以吐血便血为首发症状,中老年患者需警惕。早期胃癌可能仅表现为隐痛、食欲减退,进展期可出现消瘦、贫血、持续性出血。诊断依赖胃镜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奥沙利铂注射液化疗或曲妥珠单抗注射液靶向治疗。消化道间质瘤、血管畸形等相对少见病因也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
出现吐血便血时需立即禁食禁水,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记录出血量和性状。就医后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胃镜、腹部CT或血管造影。恢复期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者需评估用药风险,定期复查胃镜。任何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都可能危及生命,须严格遵医嘱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