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便血不一定是绝症,但属于严重症状,可能与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疾病有关。建议立即就医明确病因。
吐血便血在临床上称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出血。患者多表现为呕出鲜红色或咖啡渣样血液,伴随柏油样黑便。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等因素相关。胃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治疗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止血,严重者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
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危险因素,这类患者多有慢性肝病史。出血量大且迅猛,可能伴随休克症状。急诊处理需使用生长抑素注射液、特利加压素注射液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TIPS手术。长期管理需针对肝硬化病因治疗,如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呋塞米片利尿等。
胃癌等恶性肿瘤也可能以吐血便血为首发症状,中老年患者需警惕。早期胃癌可能仅表现为隐痛、食欲减退,进展期可出现消瘦、贫血、持续性出血。诊断依赖胃镜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奥沙利铂注射液化疗或曲妥珠单抗注射液靶向治疗。消化道间质瘤、血管畸形等相对少见病因也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
出现吐血便血时需立即禁食禁水,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记录出血量和性状。就医后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胃镜、腹部CT或血管造影。恢复期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者需评估用药风险,定期复查胃镜。任何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都可能危及生命,须严格遵医嘱治疗和随访。
吐血猝死可能与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疾病、肝硬化、主动脉夹层、急性白血病等因素有关。吐血猝死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意识丧失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抢救。
1、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吐血猝死的常见原因,可能与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因素有关。胃溃疡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饮酒可能诱发大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常见于肝硬化患者。典型症状包括呕鲜血或咖啡样物,伴随头晕、冷汗。治疗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凝血酶冻干粉等药物止血,严重时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
2、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或主动脉夹层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引发呕血。主动脉夹层破裂时血液可涌入气管或食管,表现为突发撕裂样胸痛后吐血。这类患者常伴有血压骤降、四肢湿冷。需紧急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吗啡注射液缓解症状,并行介入手术修复血管。
3、肝硬化肝硬化晚期易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这是肝硬化患者猝死的主因之一。门静脉高压导致侧支循环开放,进食粗糙食物或腹压增高可能诱发大出血。患者多有肝掌、蜘蛛痣等体征。治疗需用生长抑素注射液、垂体后叶素注射液降低门脉压,必要时行TIPS手术。
4、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可能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全身广泛出血。消化道黏膜出血表现为呕血或便血,颅内出血则直接危及生命。这类患者通常伴有皮肤瘀斑、鼻衄。需输注血小板悬液,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刺激造血。
5、创伤性出血严重胸腹部外伤可能造成肝脏、脾脏等脏器破裂出血,血液经食管反流表现为吐血。高处坠落伤或车祸伤患者若出现腹痛伴呕血,需警惕内脏损伤。紧急处理包括建立静脉通道补液,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止血,尽快手术探查止血。
预防吐血猝死需定期体检筛查消化道疾病,肝硬化患者应避免进食坚硬食物,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规范用药控制血压。出现呕血症状时立即平卧侧头防止窒息,记录呕血量与性状供医生参考。所有吐血患者均需禁食并紧急送医,途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脉搏和意识状态。康复期应进食温凉流质,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