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的供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存在着波动,但这种波动经过机体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如果任何一种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经机体调节不能满足心脏工作需要,这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
心脏为什么会缺血呢?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粘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还有一种情况,心脏供血没有减少,但心脏氧需求量增加了,这是一种相对心肌缺血。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叫冠状动脉,开口在升主动脉内。
临床显示: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狭窄。而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血糖高可能会引起心跳加快,通常与交感神经兴奋或心脏负荷增加有关。
血糖升高时,机体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来调节代谢异常,导致心率增快。这种情况多见于血糖急剧升高或长期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心脏需要加快泵血以维持循环,同时可能伴随心悸、出汗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因高血糖引发的电解质紊乱而出现心律失常。
少数情况下,心跳加快可能与高血糖诱发的急性并发症相关,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常伴随呼吸深快、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处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因激素变化和代谢需求增加而出现心率上升。
建议血糖异常者定期监测心率,若持续心跳加快伴随头晕、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日常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剧烈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