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殖器疱疹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生殖器疱疹是怎么引起的?引起生殖器疱疹的原因有哪些?
生殖器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引起。性交时,病毒颗粒从微小的裂隙侵入皮肤和粘膜的角朊细胞,在那里繁殖,并向周围细胞播散。初次感染时,人体内尚无抗体形成,容易发生病毒血症和其他内脏器官的感染。当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后,病毒血症及病毒的播散性传播会被抑制,但局部细胞中的病毒却难以被消灭,病毒的繁殖也不能被制止。这些病毒可以经周围神经沿神经轴转入骶神经节,并在那里长期潜伏。平时,神经细胞中缺少病毒繁殖所需要的特异性转录酶,病毒的基因组处于静止状态,无复制繁殖,这种情况有时可维持很多年。当人体受到某种因素影响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潜伏的病毒可以重新活跃,沿受累的神经根返回皮肤粘膜,引起人体发病。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病毒活化的因素常有:疲劳、月经期、饮食失调、营养不良、受寒、情绪波动、患急性传染病、高热、创伤等,这就是生殖器疱疹容易发作的原因。
HSV主要经过皮肤粘膜或破损处进入人体内,首先在表皮或真皮细胞内复制。不论有无临床症状病毒在局部充分复制后感染感觉神经或自主神经未稍。病毒沿神经轴索进入神经节内的神经细胞中。动物实验发现从皮肤粘膜接种HSV到神经节内的神经细胞发现病毒,大约2天时间,可见其感染速度相当快。
HSV-1通常由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粘膜密切接触感染。所以HSV-1常潜伏在三叉神经根和颈上神经节内。故临床所见主要是颜面部位的疱疹HSV-2主要因性行为传播,生殖器接触而感染,所以HSV-2则常潜伏在骶神经节内故临床主要表现为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学均为阳性,可终生有泌尿生殖道HSV间歇性活动。
感染最初阶段病毒先在神经节及与之相接触的神经组织内复制,然后通过感觉神经到达其未稍而使与之相关的皮肤、粘膜表面发生皮损病毒从外周感觉神经扩散到皮肤、粘膜,这一情况可以解释表皮大面积受感染和远离原发部位新病损发生的原因。原发性HSV感染病人常有这些特点,而且从远离接种部位的神经组织中发现病毒初次发病临床症状消退后,在神经内不再分离到感染性病毒。在细胞表面也检不出病毒蛋白各种刺激因素,如免疫抑制、劳累感染、精神创伤以及皮肤神经节创伤等都可引起病毒复活。
原发感染缓解后神经节中找不到感染的病毒和病毒结构蛋白,潜伏感染神经细胞中的病毒基因组和显性感染不同,前者HSV的DNA是环状的在潜伏感染的小鼠神经细胞核内和人的三叉神经节中检出的RNA转录物中可与编码早期基因ICPO的区域杂交,此RNA是编码ICPO的DNA互补链转录来的。此“反义”RNA可能参与维持神经内潜伏感染但不参与建立潜伏感染维持潜伏感染的机制不清楚,似乎潜伏感染的细胞仅有HSV蛋白质的部分转录。
生殖器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以及间接接触传播。发病原因与病毒潜伏感染、免疫力下降、皮肤黏膜破损、激素水平变化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1、病毒潜伏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2型初次感染后,会长期潜伏在骶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可沿神经轴突移行至皮肤黏膜表面,导致疱疹复发。这种情况需要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2、免疫力下降:
过度疲劳、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因素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免疫抑制状态使潜伏病毒重新激活,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簇集性水疱。提高免疫力是关键,可通过规律作息、均衡营养等方式改善。
3、皮肤黏膜破损:
性行为过程中造成的微小裂伤,或使用刺激性洗液导致的皮肤屏障破坏,都会增加病毒感染风险。这种情况可能伴有灼痛感或瘙痒症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有助于预防继发感染。
4、激素水平变化:
女性月经周期中激素波动可能诱发疱疹复发。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外阴部反复出现疼痛性溃疡。建议记录发作时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调节。
5、遗传易感性:
部分人群存在特定基因多态性,导致对单纯疱疹病毒易感。这种情况可能表现为频繁复发,每年发作超过6次。基因检测可帮助评估复发风险。
生殖器疱疹患者应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赖氨酸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类食品。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发作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复发期间需严格避免性接触,日常用品应单独清洗消毒。心理压力可能诱发复发,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孕妇患者需特别重视产前检查,预防新生儿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