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掉发量增多属于常见生理现象,主要与紫外线刺激、汗液刺激、营养流失、激素波动、洗护不当等因素有关。
1、紫外线刺激:
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会损伤头皮角质层,导致毛囊细胞DNA断裂和氧化应激反应加剧。长期暴晒可能引发毛囊炎性反应,加速头发从生长期进入休止期。外出时佩戴透气遮阳帽或使用物理防晒喷雾可减少伤害。
2、汗液刺激:
高温环境下汗液与皮脂混合形成酸性膜,可能堵塞毛囊开口。汗液中的盐分结晶会摩擦发干,导致毛鳞片损伤。建议运动后及时用温水冲洗头皮,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洗发产品。
3、营养流失:
夏季新陈代谢加快会导致锌、铁等微量元素随汗液排出增多,这些元素是合成角蛋白的重要原料。同时高温影响食欲造成的蛋白质摄入不足也会影响发质。可适量增加海带、坚果、动物肝脏等食物的摄入。
4、激素波动:
人体在夏季褪黑激素分泌减少,而皮质醇水平升高,这种激素变化会缩短头发生长期。女性经期前后激素水平波动更明显,可能加重季节性脱发。
5、洗护不当:
频繁使用去油型洗发水会破坏头皮微生态平衡,高温下过度使用电吹风或扎过紧的发型都会造成牵引性脱发。建议选择pH值5.5左右的温和洗发产品,湿发时避免用力梳扯。
夏季脱发多为休止期脱发,每日脱落量在100根以内无需过度担忧。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避免高温时段剧烈户外活动。洗发频率控制在隔天一次为宜,水温不超过38摄氏度。若持续三个月每日脱发量超过150根或出现斑块状脱发,需排查雄激素性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病理性因素。
季节性鼻炎可通过避免过敏原、鼻腔冲洗、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季节性鼻炎通常由花粉、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引起,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
1、避免过敏原减少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是治疗季节性鼻炎的基础措施。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和护目镜。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使用防螨床品。关闭门窗并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过敏原浓度。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能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和炎性介质。每日可重复进行鼻腔冲洗,能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冲洗时注意使用专用洗鼻器,水温接近体温,冲洗力度适中。
3、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减轻鼻痒、喷嚏等症状。这类药物分为口服和鼻喷剂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剂型。部分抗组胺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4、鼻用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鼻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控制鼻腔炎症反应。这类药物需要规律使用,通常连续使用数天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长期使用需注意可能出现的鼻腔干燥、出血等局部不良反应。
5、免疫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免疫治疗包括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方式,疗程通常持续3-5年,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季节性鼻炎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深海鱼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精饮料。室内保持适宜湿度,干燥季节可使用加湿器。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