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由经血逆流、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医源性种植等原因引起。
1、经血逆流:
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可能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在卵巢、直肠等部位种植生长。这种机制是临床最常见的病因,患者常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症状。
2、免疫异常:
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时,无法有效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发病率显著增高,可能伴随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遗传因素:
直系亲属患病者发病风险增加7-10倍,特定基因如GALNT13变异与疾病发生相关。家族聚集现象明显,多表现为母女或姐妹共患。
4、内分泌失调:
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会刺激内膜细胞增殖迁移。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病,典型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伴不孕。
5、医源性种植:
剖宫产、子宫手术等可能将内膜细胞直接带入腹腔。术后1-3年出现症状者需重点排查,常见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者。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脂饮食,适量进行瑜伽等舒缓运动。每月记录月经周期和疼痛程度,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确诊后应每半年复查超声,育龄期女性建议尽早完成生育计划。疼痛明显时可尝试局部热敷,但需警惕巧克力囊肿破裂风险,出现急性腹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