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肾脏又是一个排泄器官,体内的代谢产物、药物、毒物等经肾排泄及浓缩,也可以损害肾脏,如庆大霉素、解热镇痛药所引起的急性肾脏损害等。体内某些内分泌素:抗利尿激素,心钠素等可影响肾小管对水、电解质的调节,稳定机体内环境,肾脏分泌的前列腺素、肾素等可调节血压的变化等等。某些肾脏病还受遗传因素及代谢因素的影响,如多囊肾、肾病等。
所以肾脏疾病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感染、免疫、代谢、遗传、药物等等,故肾脏疾病的预防及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加强自我保健,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清除感染灶,治疗原发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要防止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其次,要注意观察身体的某些变化:如水肿、高血压、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并观察尿的变化,尿量的多少,有无泡沫尿、血尿、排尿不畅、尿流变细、排尿里急后重、脓尿、气尿及血性精液等。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肾炎专题 http://www.fh21.com.cn/sbk/sy/
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控制感染、避免滥用药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原发病等方式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有关,也可能由其他病原体或免疫异常引起。
1、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咽喉炎、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性疾病是预防关键。链球菌感染后可能诱发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感染后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治疗。
2、避免滥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可能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用药前需评估肾功能,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药物过敏反应时立即停药并就医。
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稳定。建议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戒烟限酒可减少血管内皮损伤,降低肾脏负担。肥胖者需控制体重,避免代谢异常加重肾脏损害。
4、定期体检尿常规检查可早期发现血尿、蛋白尿等异常。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征兆。有肾脏病家族史者建议增加体检频率。
5、治疗原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继发肾小球肾炎。控制原发病活动度可降低肾脏受累概率。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规范抗病毒治疗,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对肾脏的损害。
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日常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尿量变化,出现眼睑浮肿、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肾脏灌注,但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饮水量。冬季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肾炎。慢性肾病患者更需严格遵循上述预防措施,定期复查肾功能和尿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