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营养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制剂、治疗基础疾病等方式改善。
营养不良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可能与胃肠功能减退、牙齿咀嚼困难、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因素有关。调整饮食结构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豆制品,同时搭配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进食量不足者,可选择全营养配方粉或蛋白粉作为膳食补充。存在贫血时可遵医嘱服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维生素B12缺乏需补充甲钴胺片,低蛋白血症患者可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需规范治疗,避免营养持续消耗。日常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方式,食物烹调以软烂易消化为主。
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和血清白蛋白指标,必要时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会影响行走。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和萎缩,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步态异常甚至丧失行走能力。
疾病早期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跑步速度减慢、上下楼梯费力或容易跌倒,此时肌肉无力症状较轻,行走功能基本保留。随着肌纤维持续退化,下肢近端肌肉如骨盆带肌、大腿肌群逐渐受累,患者会出现蹲起困难、步态摇摆如鸭步,平地行走时需扶墙或借助辅助工具。疾病进展至中晚期,肌肉萎缩扩散至远端肢体,患者可能完全丧失独立行走能力,需依赖轮椅移动。
部分特殊类型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在3-5岁即可出现明显行走障碍,10岁左右常需轮椅代步。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可能在成年后才出现行走困难,进展相对缓慢。若合并脊柱侧弯或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会进一步加剧行走功能障碍。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康复评估,通过矫形支具、物理治疗延缓肌肉萎缩,保持关节活动度。营养支持需保证充足热量与优质蛋白摄入,避免肥胖加重骨骼肌负担。家属需协助患者进行安全防护,居家环境应减少障碍物并安装扶手等辅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