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和抑郁属于精神心理疾病,临床上分别称为焦虑症和抑郁症。焦虑症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抑郁症则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特征。两者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疾病分类标准,需通过专业心理评估结合躯体检查确诊。
焦虑症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易感性、长期压力环境、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患者常有心悸、出汗、失眠等躯体症状。抑郁症通常涉及5-羟色胺系统功能异常,伴随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等表现。这两种疾病存在共病现象,约半数患者会同时出现焦虑与抑郁症状。
诊断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等器质性问题。轻度患者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改善,中重度往往需要联合药物治疗。常用抗抑郁药物包括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劳拉西泮片可用于急性焦虑发作。所有用药均须精神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开具。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症状缓解,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并保持7-8小时睡眠。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核桃等食物,限制咖啡因摄入。社会支持系统对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可参加正念训练或支持小组。当出现自伤念头或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时,须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焦虑可能导致眼睛干涩。焦虑情绪可能通过神经调节、激素水平变化等途径影响泪液分泌,进而引发干眼症状。
焦虑状态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可能抑制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泪腺分泌功能,导致基础泪液分泌量减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使睑板腺脂质分泌异常,泪膜稳定性下降,加速泪液蒸发。部分人群在焦虑时可能出现频繁眨眼或睁眼过大的代偿行为,这种异常用眼习惯会加重眼表暴露和泪液流失。
病理性焦虑障碍患者可能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眼表微循环和角膜敏感度,形成干眼与焦虑的恶性循环。服用抗焦虑药物如帕罗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等也可能产生口干、眼干等副作用。合并干燥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焦虑与干眼症状可能相互加重。
建议焦虑伴眼睛干涩者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热敷眼睑5-10分钟促进睑脂融化,使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干涩。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每20分钟远眺20秒。若症状持续需排查干眼症、结膜炎等器质性疾病,心理干预与眼科治疗需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