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穿刺活检主要用于检查肺部病变性质,包括肺癌、肺结核、肺炎、肺纤维化、肺结节病等疾病。该检查通过获取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1、肺癌诊断肺部穿刺活检是确诊肺癌的重要手段,可区分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通过病理检查能确定肿瘤分化程度、基因突变状态,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活检结果可显示腺癌、鳞癌等具体分型,同时评估肿瘤侵袭范围。
2、感染性疾病鉴别对于肺结核、真菌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活检组织可进行特殊染色和培养。通过发现抗酸杆菌或真菌菌丝能明确病原体,区分普通细菌性肺炎与特殊感染。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免疫缺陷患者合并肺部阴影的病因排查。
3、间质性肺病评估肺纤维化、结节病等间质性肺病需依赖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检查可发现肺泡间隔增厚、纤维母细胞增生等特征性改变,区分特发性肺纤维化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这对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
4、转移瘤排查对于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患者新发肺结节,活检能确认是否为转移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可追溯原发肿瘤来源,如乳腺癌肺转移常表现为ER/PR阳性,结肠癌转移多为CK20阳性/CDX-2阳性。
5、良性病变确认部分肺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良性病变可通过活检避免不必要手术。病理检查能观察到特征性的软骨岛或血管增生结构,与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这对制定随访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进行肺部穿刺活检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咳嗽和重体力活动。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有无气胸、咯血等并发症,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检查前应完善凝血功能评估,停用抗凝药物。获取病理报告后需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日常需注意呼吸道防护,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适度运动增强肺功能。
肺癌活检和穿刺是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活检通常指通过手术或内镜获取组织样本,而穿刺主要指经皮穿刺获取组织或细胞样本。
活检分为手术活检和内镜活检两种主要方式。手术活检通过外科手术直接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瘤组织,适用于位置较浅或体积较大的肿瘤。内镜活检通过支气管镜或纵隔镜等器械进入体内获取组织,适用于中央型肺癌或靠近气道的病变。这两种方法获取的组织量较大,病理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属于有创操作,可能需要全身麻醉。
穿刺主要包括经皮肺穿刺和细针穿刺两种类型。经皮肺穿刺在CT或超声引导下用穿刺针穿过胸壁进入肺部获取组织,适用于周围型肺癌。细针穿刺通过较细的针头抽取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创伤较小但获取样本量有限。穿刺操作相对简便,多数在局部麻醉下完成,但可能存在气胸或出血等并发症风险。
确诊肺癌需根据肿瘤位置、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诊疗并做好术后护理。